發現這古早味的炒竹筍,好像只有在南部才吃得到~北部一般好像都是滷或油悶桂竹筍
之前回應Carol油悶桂林筍這篇文時說,我們家都是加蔭鳳梨(醬)來炒~小不點家也是哦
記過Carol回覆說~不少南部格友都有提到這樣的作法...
仔細想想,在台北時~還真的沒吃過這一味呢...
我們家阿母對蔭鳳梨(醬)的料理,真的是超拿手~
尤其是這道炒竹筍,聲名遠播到整個村莊都知道,所以我們家常有免費的竹筍可吃~
好像親朋好友只要有竹筍,就會想到分一點到我們家來~
不過從送來的竹筍切功,阿母都可以挑剔,送的人對竹筍內不內行呢~
最重要的材料,當然是竹筍~
不過問了阿母,還是搞不清楚竹筍的名稱~
最後結論是,任何竹筍都行~不過不管什麼竹筍,要先川燙煮熟...
最重要的調味料,自製的蔭鳳梨(豆醬)
大概是半碗的量,這樣就完全不另外調味料~
不過如果是市售的蔭鳳梨(醬),沒有那麼入味~那就自己斟酌加點鹽巴,糖調味...
香料~
蒜末一大匙
薑絲一大匙
辣椒適量~(斟酌嗜辣程度)
作法〜
起油鍋,將蒜末,薑絲,辣椒放入爆香~
加入已燙熟的竹筍稍拌,再加入蔭鳳梨(醬),然後續加清水至蓋過竹筍~
煮沸後轉成中小火,再蓋上鍋蓋悶煮至湯汁剩下1 / 4即可起鍋~
阿母邊煮邊自豪解說~調味都是靠經驗,麥各問用量

所以囉~以上所需的用量,都是被碎碎念好幾次,才斟酌抓出的量...
雖說是古早味,連我們家兄弟倆都很捧場〜有時候餐桌有這道菜,就算不是用餐時間,想到就會用手夾來吃...
Anita老爺愛的清蒸鹹水吳郭魚,也是我們家常上的一道菜~
還有阿母的薑絲炒大腸,也是道地的很~可惜處理大腸太麻煩,倒是不常出現餐桌上...
PS〜
如果把竹筍改成"芋橫"(就是芋頭的莖梗),那真的是夭壽的美味~美鳳常常不自覺就吃好幾碗ㄟ